社團法人新竹縣忠恕堂曾氏宗親會祖塔(武城美譽) -乃士公媽歸原暫厝

社團法人新竹縣忠恕堂曾氏宗親會祖塔(武城美譽) -乃士公媽歸原暫厝

傳統上,客家人比較重視祖先崇拜與「風水」,所以對葬地與葬法很講究。早期確實常見「單葬」,也就是先將亡者獨立安葬,原因有幾個:

風水考量:客家人相信墳地風水會影響後代子孫,所以丈夫與妻子可能分開安葬,選擇各自合適的地點。時機問題:有時夫妻去世時間相隔太久,若早期葬地已經固定或不便改動,就不會再遷合。
經濟與遷徙因素:客家人常因生活環境遷移,若家族無力或無暇遷葬,就會維持單獨安葬。

    在後期,隨著社會安定、風俗演變,夫妻合葬(或稱「合穴」、「合墳」)逐漸普及,特別是在清末民初之後就比較常見了。

    但畢竟單葬之地年久恐不易維護,遷入祖塔能妥善保存,也免後人奔波,集中於祖塔,後世子孫更容易共同祭祀,不會因各地分散而疏忽孝敬,子孫能更安心祭拜。

    曾氏宗親會提議將乃士媽奉遷祖塔,同享香火,後世子孫也更能團結一致,永續追思。這既是盡孝,也是為家族福祉著想,盼大家能同心成就此事。

    114年農曆二月初六(國曆2025/03/04)-乃士媽歸原儀典活動

    「諸位宗親,我們齊聚於此,將為先人奉行遷葬動土之禮。此舉乃是慎終追遠、盡孝報恩之心,願先人歸祔祖塔,與祖宗同享香火,子孫後代得以安康興旺。動土之前,謹以祭拜,祈求祖靈庇佑工程順遂,平安圓滿。」

    「動土之儀,承蒙祖靈庇佑,得以順利圓滿。將先人奉遷祖塔,寓意歸宗合祔,與列祖同安,庇佑子孫昌盛。感謝宗親齊心協力,共成孝行,願此功德永傳後世。」

    乃士媽得以安奉祖塔,與祖宗同聚,子孫共祭。

    這不僅是對先人的敬重,更是家族團結的見證。願祖德庇蔭,庇護子孫康寧,家道興旺。

    發佈留言

   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