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竹新埔 忠恕堂 曾氏 直系族譜 (摘要)

首先,「忠恕堂」是曲阜孔府的一個廳堂的名字。
其次,忠恕之道是孔子認為可以終身行之,又是一以貫之之道。
《論語》衛靈公篇載,子貢問:「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?」
孔子回答說:「其恕乎。」
《論語》里仁篇載,曾參在解釋孔子「吾道一以貫之」的話時說:
「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」
也就是說孔子這一生,做人做事最根本的出發點,就是「忠恕」二字。
何謂忠?盡己之心,謂之忠。
何謂恕?以己量人,謂之恕。
可見忠恕之道,是孔門的至德之道。

孔曾後裔都有「忠恕堂」的堂號,曾姓居多,
因為「忠恕」是曾子對孔子「一以貫之」之道的概括總結。

以此正說明曾氏第五代祖曾參對儒學思想的貢獻。

 

Scroll below

About Us

鄫國故城遺址

鄫國故城,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蒼山縣車輞鄉城村、城後村。
蒼山縣向城鎮,有鄫城前村和鄫城後村。
與這兩個以地理位置命名的村莊密切關聯的是鄫城。
這兩個南北相鄰的村莊之間,是一大片蔬菜大棚。
在這片區域的最南部,矗立著一塊石碑,上面刻著:鄫國故城。

始祖~曾巫, 春秋經記載:「襄公六年秋,莒人滅鄫。」鄫世子巫奔魯,乃去鄫之邑為曾氏。是為曾氏始祖。
(魯襄公六年即周靈王五年、歲次甲午年、公元前567年)。

註:~
(1)鄫國姓姒,夏大禹後裔,鄫國在周朝時爵位是子爵(第四級)。今山東嶧縣東80里處尚有鄫城舊址。
(2)有關鄫國滅亡的經過,除了春秋經的記載之外,春秋三傳(左傳、穀粱傳、公羊傳)均有詳細的分析和評論。

2代
曾夭
曾夭,巫之子。他做過魯國大夫季氏的「宰臣」。
3代
曾阜
曾阜,夭之子。他做過魯國大夫叔孫氏的「家臣」。
4代
曾點
曾點,字子晢,曾阜之子。孔子學生(孔子32歲在鄕下開班授徒時,他是第一批學生)。
5代
曾參
曾參,字子輿,曾點之子。孔子學生(他是孔門中最年幼的學生),孔子的學說思想他了解得最透徹。孔子逝世後,他終生傳播孔子的學說思想,因此被後世尊稱為宗聖。娶公羊氏,生三子:元、申、華。

(曾氏從他開始有自家的家譜)。

6代
曾元
曾元,字子元,娶高陽氏及侯氏,生二子:西、中。
7代
曾西
曾西,字子照,娶左氏及諸葛氏,生三子: 欽、鐸、錫。
8代
曾欽
曾欽,字子敬,娶穀梁氏續娶周氏,生三子:(罕見字,旦之下+寸)、莊、筐。
9代
曾(罕見字,旦之下+寸)
曾(罕見字,旦之下+寸),字若得,娶卜氏續娶歐陽氏,生二子:羡、美。
10代
曾羡
曾羡,字學餘,娶繆氏,生一子:遐。
11代
曾遐
曾遐,字子盛,娶言氏,生二子:煒、盈。
12代
曾煒
曾煒,字子美,娶鄭氏,生一子:樂。
13代
曾樂
曾樂,字訓韶,娶周氏續娶湯氏,生二子:凂、況。
14代
曾凂
曾凂,娶伏氏,生二子:旃、光。
15代
曾旃
曾旃,字仲勤,娶鄢氏,生一子嘉。
16代
曾嘉
曾嘉,娶鄭氏續娶歐陽氏,生二子寶、填。
17代
曾寶
曾寶,字惟善,娶歐陽氏續娶王氏,生三子:埮、璜、璟。
18代
曾埮
曾埮,娶鄔氏,生二子:據、援。
19代
曾據
曾據,娶陳氏續娶劉氏,生二子:闡、場。王莽篡漢時,他棄關內侯,與王莽激烈抗爭,得罪王莽。於始建國(王莽年號)二年(歲次庚午年、公元10年),率家族二千餘人渡過長江,遷徙至盧陵吉陽(今江西吉安)。

(詳見文後【註】)

20代
曾闡
曾闡,娶文氏及王氏,生四子:植、橫、懋、楫。
21代
曾植
曾植,娶李氏及蕭氏,生三子:燿、炯、炳。
22代
曾燿
曾燿,娶胡氏及文氏,生二子:培、城。
23代
曾培
曾培,字本固,娶陳氏及張氏,生三子:德、行、徵。
24代
曾德
曾德,娶董氏,生二子:珣、珍。
25代
曾珣
曾珣,字貴紋,娶朱氏,生二子:渙、震忽。
26代
曾渙
曾渙,娶劉氏,生二子:梓、曜。
27代
曾梓
曾梓,字伯琦,娶丁氏,生一子:勰。
28代
曾勰
曾勰,娶文氏,生一子:端。
29代
曾端
曾端,字正翼,娶胡氏,生二子:鉉、道始。
30代
曾鉉
曾鉉,字道遠,娶蕭氏,生一子:海。
31代
曾海
曾海,娶楊氏,生二子:璜、埼。
32代
曾璜
曾璜,娶謝氏,生二子:與、田。
33代
曾與
曾與,字兆發,娶張,生三子:隆、陳、陂。
34代
曾隆
曾隆,娶宋氏,生一子:鈞。
35代
曾鈞
曾鈞,字洪舉,娶王氏,生一子:謀。
36代
曾謀
曾謀,字以忠,娶高氏,生二子:丞、巹。
37代
曾丞
曾丞,娶何氏續娶羅氏,生三子:珪、舊、略。
38代
曾略
曾略,娶范氏續娶危氏,生一子:煬。
39代
曾煬
曾煬,娶湯氏,生一子:詠。
40代
曾詠
曾詠,字言志,娶錢氏,生一子:筠。
41代
曾筠
曾筠,字凌萬,娶趙氏續娶王氏,生三子:游(可徙)、洪(洪立)、宏(宏立)。
42代
曾洪立
曾洪立,(與其兄可徙、其弟宏立兄弟三人遷居南豐,族譜上尊稱他們為南豐三祖。) 字熙和,娶黃氏及鄒氏,生三子:福、構、鐸(延鐸)。
43代
曾延鐸
曾延鐸,字仲警,娶羅氏續娶嚴氏,生五子:敷、照、暠、旺(仁旺) 、光。
44代
曾仁旺
曾仁旺,字景隆,娶周氏,生四子:致饒、佐饒、從饒、咨饒。
45代
曾致饒
曾致饒,字正臣,娶黃氏,生七子:從、知、直、簡、占(易占)、豐、持。
46代
曾易占
曾易占,字不疑,娶周氏續娶吳氏三娶朱氏,生六子:畢、鞏、牟、宰、肇、布。
47代
曾鞏
曾鞏,字子固,唐宋八大家之一,世稱南豐先生,娶晁氏,續娶陳氏,生三子:綰、綜、綱。
48代
曾綰
曾綰,字公權,娶林氏,生五子:悊、怘、(罕見字,具+心)、怤、憩。
49代
曾怘
曾怘,字仲常,娶蘇氏,生二子:`崈、嵤。
50代
曾嵤
曾嵤,字景文,娶李氏,生一子:本吉。
51代
曾本吉
曾本吉,字惟楨,娶黃氏,生一子:日宣。
52代
曾日宣
曾日宣,字三德,娶李氏,生二子:榮、祿。
53代
曾榮
曾榮,字居仁,娶蕭氏,生一子:龍。
54代
曾龍
曾龍,字瑞騰,娶任氏,生一子:紹宗。
55代
曾紹宗
曾紹宗,字仁夫,娶金氏,生一子:祚昌。
56代
曾祚昌
曾祚昌,字政和,娶氏,生四子:瑜、瓊、瑤、琳。
57代
曾瓊
曾瓊,字瓊華,娶姚氏,生一子:殿玉。
58代
曾殿玊
曾殿玊,娶楊氏,生一子:錕鋙。
59代
曾錕鋙
曾錕鋙,娶鄭氏,生一:允亮
60代(1)
曾允亮
曾允亮,娶何氏,生三子:居、隱、苑。遷徙於潮州府澄海縣圖濠。(時為明洪武六年,歲次癸丑,公元1373年)。

註:明朝頒布命令,天下各姓氏一律自1世開始算起,各姓氏不得違抗。
因此曾氏族譜原來從始祖起算的第60代成為明朝重新起算的一世祖。
族譜記錄在60代之後加一個數字(1..... )表示明朝起算的世秩。

61代(2)
曾苑
曾苑,字季蕙,娶倪氏,生二子:清齋、倕昆。
62代(3)
曾倕昆
曾倕昆,娶林氏,生一子:篤恭。
63代(4)
曾篤恭
曾篤恭,娶陳氏,生五子:懷德、恂直、敬止、誠齋、磪翁。
64代(5)
曾誠齋
曾誠齋,娶張氏,生二子:直義、存誠。
65代(6)
曾存誠
曾存誠,娶陳氏,生二子:養心、平直。
66代(7)
曾平直
曾平直,娶林氏,生一子:宏仰。
67代(8)
曾宏仰
曾宏仰,字仰平,娶謝氏,生一子:聞順。
68代(9)
曾聞順
曾聞順,字順衷,娶林氏,生二子:貞漢、貞超。
69代(10)
曾貞超
曾貞超,字超明,娶蔡氏,生二子:尚駿、尚魏。
70代(11)
曾尚魏
曾尚魏,字魏臣,娶楊氏,生四子:衍徐、衍源、衍仕、衍 衡。
71代(12 )
曾衍徐
曾衍徐,字仲徐,娶郭氏,生三子:興勉、興純、興拱。
72代(13)
曾興拱
曾興拱,字汝拱,他於38歲時(清乾隆二年、歲次丁巳、公元1737年),率其子乃士及堂弟興朝(字汝朝、衍衡之子)渡海來臺灣,初居士林,後遷徙於新竹新埔。
73代(14)
曾乃士
曾乃士,娶黃氏,生五子:尊團、尊來、尊天、尊添、尊貴。(尊貴未娶)。

約乃士公來臺55年後,四大房子孫由士林遷徙至竹塹新埔開墾。
自此在新埔更加開枝發葉,目前子孫已遍及全臺灣。
新埔巨埔里有忠恕堂及祖塔,並設立「社團法人新竹縣忠恕堂曾氏宗親會」以資管理有關事務。
每年清明節由全台各地及海外回來祭祀與追思的後裔代表約有四、五百人。

【註】19代祖曾據南遷之經過

曾據,字恆仁,(曾氏始祖曾巫派下19代、宗聖曾參派下15代孫), 山東嘉祥縣南武城人。生於漢元帝元年(歲次戊寅,即公元前43年)正月初七日。官至都鄉侯,因治朝有功,西漢永光年間加封關內侯 。元始五年(公元5年), 王莽毒死平帝,自稱假皇帝,第二年立年僅二歲的劉嬰為太子,號「孺子」。 初始元年(公元8年)王莽簒漢稱帝,改國號為「新」,年號「始建國」。其種種「改革」造成社會、經濟極為混亂。曾據與之激烈抗爭,不事其官職,因而得罪於新朝王莽,於始建國二年(即歲次庚午、公元10年),十一月十一日全族二千餘人,被迫自山東嘉祥縣南武城起程南遷,歷盡艱辛,渡過長江,定居於豫章郡廬陵吉陽 ​​(今江西吉安)。 曾據後裔在此地繁衍昌盛,因此廬陵吉陽成為曾氏在長江以南生根發脈之中心,而曾據在族譜上被尊稱為我曾氏南遷之祖。

社團法人新竹縣

忠恕堂曾氏宗親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