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竹新埔 忠恕堂 曾氏 直系族譜 (摘要)
首先,「忠恕堂」是曲阜孔府的一個廳堂的名字。
其次,忠恕之道是孔子認為可以終身行之,又是一以貫之之道。
《論語》衛靈公篇載,子貢問:「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?」
孔子回答說:「其恕乎。」
《論語》里仁篇載,曾參在解釋孔子「吾道一以貫之」的話時說:
「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」
也就是說孔子這一生,做人做事最根本的出發點,就是「忠恕」二字。
何謂忠?盡己之心,謂之忠。
何謂恕?以己量人,謂之恕。
可見忠恕之道,是孔門的至德之道。
孔曾後裔都有「忠恕堂」的堂號,曾姓居多,
因為「忠恕」是曾子對孔子「一以貫之」之道的概括總結。
以此正說明曾氏第五代祖曾參對儒學思想的貢獻。
About Us
鄫國故城遺址
鄫國故城,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蒼山縣車輞鄉城村、城後村。
蒼山縣向城鎮,有鄫城前村和鄫城後村。
與這兩個以地理位置命名的村莊密切關聯的是鄫城。
這兩個南北相鄰的村莊之間,是一大片蔬菜大棚。
在這片區域的最南部,矗立著一塊石碑,上面刻著:鄫國故城。
始祖~曾巫, 春秋經記載:「襄公六年秋,莒人滅鄫。」鄫世子巫奔魯,乃去鄫之邑為曾氏。是為曾氏始祖。
(魯襄公六年即周靈王五年、歲次甲午年、公元前567年)。
註:~
(1)鄫國姓姒,夏大禹後裔,鄫國在周朝時爵位是子爵(第四級)。今山東嶧縣東80里處尚有鄫城舊址。
(2)有關鄫國滅亡的經過,除了春秋經的記載之外,春秋三傳(左傳、穀粱傳、公羊傳)均有詳細的分析和評論。
(曾氏從他開始有自家的家譜)。
(詳見文後【註】)
註:明朝頒布命令,天下各姓氏一律自1世開始算起,各姓氏不得違抗。
因此曾氏族譜原來從始祖起算的第60代成為明朝重新起算的一世祖。
族譜記錄在60代之後加一個數字(1..... )表示明朝起算的世秩。
約乃士公來臺55年後,四大房子孫由士林遷徙至竹塹新埔開墾。
自此在新埔更加開枝發葉,目前子孫已遍及全臺灣。
新埔巨埔里有忠恕堂及祖塔,並設立「社團法人新竹縣忠恕堂曾氏宗親會」以資管理有關事務。
每年清明節由全台各地及海外回來祭祀與追思的後裔代表約有四、五百人。
【註】19代祖曾據南遷之經過